信息公开

0371-63934118

医院地址:

郑州市经八路2号(医院本部)/  郑州市南阳路32号(北院区)

门诊电话:

63921550

急诊电话:

63910120  63914606

体检电话:

63974598  63928159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医院新闻 >
我院援吉医疗队之医疗组纪实

发布日期:2022-04-21 17:44:43

       3月13日,我院闻令而动,迅速组织抽调精兵强将48人,其中包含医师12人。在陈晓娟和王生锋带领下逆行而上抵达吉林市中心医院。自此拉开豫吉勠力同心、携手抗疫的序幕。4月18日,援吉抗疫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凯旋!在吉林奋战的35天里,12名医师充分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用心、用爱、用智慧治愈了新冠患者的身体,抚慰了救治患者的心灵,还他们以健康,还他们以安宁。
 
 
       一、王生锋:使命在前 责任在肩

       4月13日受医院指派,带队参加河南省援吉国家医疗队。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他就深感责任重大。4月14日在院领导的嘱托下逆行出征。来到吉林的当天,他和陈晓娟就开始为病区接收患者做准备,带领队员12小时内全部准备齐全,按照部署开始接收患者,不到两天内收治患者90余人。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在边进行工作的同时边摸索开展科室交接班沟通日例会,特殊情况班班落实等进行电子版接交班和例会形式传达至每个人。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医护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病区的顺利救治工作。

       做为队长,他严格要求自己,每日八点参加国家组早交班,汇报特殊患者的情况,早交班结束后,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全面查房。认真带领医疗组队员解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对所有患者的医嘱进行查漏补缺。晚上回到驻地,12个小时滴水未进,两瓶矿泉水10秒下肚,快速淋浴吃饭,召开日例会,解决当日问题。会后再认真准备第二天的国家组早交班内容至深夜。35天的战斗,270名患者的救治,4000多分钟的通话时长,12斤的减重,身为中共党员的他挑起了重担,带领全体队员用行动诠释了“担当重若山”的责任与大义,做到了病区医疗质量零差错,病人零死亡,队员零感染的目标,深受患者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王文涛: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队员王文涛一直逆行在抗疫的征途中!2021年7月底,郑州疫情时,在医院陪护年仅三岁生病儿子的他,转身带队在郑州各区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工作。2021年8月,商丘疫情爆发之际,他直接转战商丘,此时儿子刚刚出院,病情尚未稳定。而妻子怀孕4月,且因中期唐筛高风险(1/8),需行羊水穿刺术,必须配偶本人签署手术同意书。他在离开之际,提前在同意书上签字,留下生病的孩子和待手术的爱人,毅然驰援。2022年1月,在安阳疫情肆虐和新年即将来临之时,他再次参加援安阳医疗队,这时他的妻子刚刚分娩10余天,小女儿尚在襁褓之中,他毅然北战!2022年3月,得知支援吉林时,他再次报名......此次援吉医疗队工作中,他在协助王生锋处理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负责信息组工作,负责所有的报表统计、数据上报、出院、转方舱等琐碎的工作,但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带领信息组出色的完成了信息申报工作,使援吉河南队受到国家专家组的肯定与表扬!

       他的爱人王闪闪也是我院的一名医者,都是“医路人”!她总是对他说:你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干呼吸重症专业的,当社会和国家需要你时,你更应以身作则,挺身而出!我会在背后一直支持你!家里的事,你只管放心!

       虽然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但他是一名称职的医者!
 
 
       三、刘颖:女本柔弱,为医则刚

       想起家的时候,刘颖一定会想起陪孩子玩耍的那个下午。新冠疫情在吉林肆虐,河南省医疗队火速驰援。接到消息时,刘颖正在陪孩子玩耍,孩子说:“哎,我要没有妈妈了”。当时她心中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晃悠。

       到达吉林后,她负责病情医疗质量安全,因为人员紧张,需要同时参与值班和管理病人,常常看到刘颖在下班后加班查看病人诊治情况。与此同时,她还参加了国家专家组的新型药物临床观察会议,负责新型药物的临床研究观察,把握入组标准和研究数据上报。她深知此次药物观察对新冠治疗的意义以及对以后新冠防控政策的影响,每天加班筛查出适应患者,按要求完成观察指标。

       女本柔弱,为医则刚。在管理好所分管病人的同时,协助保障全病区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实现了病区医疗质量零差错,病人零死亡,病人零死亡,队员零感染的目标。
 

       四、张晓萍:勇于担当,以人为本

       一场疫情在吉林肆虐,兄弟省份河南派队支援,接到消息时,张晓萍和刘颖正在一起陪孩子玩耍,两人决定共同赴吉林抗疫,两个孩子说:“哎,我们要见不到妈妈了”,当时心里酸酸的。她的丈夫得知这个消息后,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妻子。至今张晓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眼中仍闪着泪花。

       
她所管患者中有一个盖某某的老爷子,88岁高龄,合并呼吸衰竭、冠心和扩心,心功能极差,EF值仅30%,房颤,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病危,随时都有心跳骤停的风险。重症会诊后建议转ICU,可病人意识尚清醒,老伴住在同一病房,两人强烈反对转科。同时想到老人如果转到ICU,将一个人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可能对恢复更不利,于是张晓萍顶住压力,暗下决心,尽力让患者转危为安。经过仔细入微的观察和不懈努力,病人逐渐好转并脱离氧气,最终安全出院。当时,大家都惊呼他那么重都能出院了...

       “这一刻,我觉得一切坚持都是值得的!只需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管理新冠病人,平时怎么管,现在还怎么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好每个接管的病人,就是胜利!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接到命令后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仅此而已!”张晓萍如是说。
 
 
       五、周川:一人一策,精准施治

       在我们隔离病房里有这样一对老人,妻子有多年的脑梗、偏瘫病史;老伴儿有听力障碍、高血压,他们的孩子又不在身边,妻子病情较重,且活动不便。在王生锋和陈晓娟的带领下,周川坚持“一人一策,精准施治”,对原发病准确把控,结合新版新冠治疗规范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缓解,并对患者的生活保障方面给予其最大程度的帮助。在疫情防控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老两口给他送来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表达了他们深深的感谢和诚挚的感激!
 
 
       六、时利可:一丝不苟,细致入微

       马上要下班了,接医院通知要来一个高龄危重合并肿瘤的新冠患者,时利可第一时间来到患者身旁询问病史,发现患者状态很差,但患者拒绝进入ICU。跟随家属说不清楚其具体病情。时大夫为了得到患者的详细病情信息,不厌其烦,反复追问、分别致电其多个家属,详细了解病情,为患者安排全面的检查。急查结果出来,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在王生锋和陈晓娟的指导下,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患者最终脱离了危险,一般情况逐渐好转,避免了转入ICU。出院时,患者及家属通过微信向时大夫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和深切的祝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做为一名党员,时利可同志始终战斗在一线。她用技术、真诚、热心,拉近了和病人之间的距离。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吉林寒冬已经过去,他们一起迎来了春暖花开!
 
 
       七、冯超:认真负责,医德为先

       虽然我们病区为普通病房,但收治的却有大部分危重患者,这些患者潜在医疗风险极大,需要及时发现、处理,甚至转入ICU进行高级生命支持。赵老奶奶是我们病区第一个转入ICU的患者。当时老奶奶两天没进食,血氧饱和度90%左右,低钠低钾危急值状态,状态极差,随时可能心跳骤停。为了保障患者的及时救治,临近夜里十二点,冯超大夫临下班之际,亲自至药房取药,并在安全保驾下,与护士一起将老奶奶转入ICU,与重症的团队做好重点内容交接。

       由于ICU不能陪护,患者女儿一直担心老奶奶病情。为了让患者及家属安心和放心,冯超大夫坚持每天亲自到重症病房了解病情后再与患者家属沟通。冯大夫也算是半个东北人,在吉林上学生活了九年,他对这土地、这里的人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患者康复出院时,为表达感激之情,非得将2000元的微信红包转给冯大夫,遭到的直接婉拒,并告知其:认真负责、清正廉洁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一贯作风!
 
 
 
       八、陈琦:抗疫有我,中医力量

       陈琦医生的爱人高展也是本院的医生,当接到医院征召中医医生去吉林支援的消息时,她虽然内心不舍,但还是坚定地对他说:你在吉林努力护佑患者的健康,家里孩子和婆婆的健康我来守护!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中医大夫,陈琦医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吉林省中医专家组密切配合,第一时间在患者救治中加入中药汤剂,中西医联合施治。他每天都到病区,对在院患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针对患者病情,分层用药,一人一方,同时通过微信群、症候评估表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了应服尽服,实现了病区中药全覆盖。

       为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陈琦医生和护士一起采用中医特色疗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应用耳穴压豆改善患者咳嗽、失眠等症状;指导患者穴位按摩缓解焦虑、心慌等症状,中医特色疗法在病区的实际应用中,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交口称赞和表扬。
 

       九、秦绍杰:我在吉林,真好!

       秦绍杰是一名普通的ICU医生,吉林疫情来临时,响应号召赴吉。3月初的吉林,仍然天寒地冻。第一次以逆行者的身份踏上千里之外的东北土地,夜行的大巴车窗上,逆光里看着自己的影子,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平凡的他们也能为国为民尽一份力,真好!

       病区迅速满负荷运转,医生人手略显不足,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取消了轮休。持续佩戴着防护口罩,鼻梁一次次压烂、长好、再压烂...每次遇见陈晓娟,她总是关切地问:“鼻子好了吗?需不需要休息?”“没事,明天就好了”,他总是这样回答。大家都很疲惫,他不忍休息。领导总是在关心队员们,真好!

       病区迅速满负荷运转,高龄复杂患者占比极高。有个奶奶,86岁,二尖瓣置换术后近20年,多脏器功能不全,在秦大夫的综合救治下逐渐康复。患者及家属出院时对秦大夫说:“你们河南医疗队不要走,想让你们给我们接着治病。”吉林人民这么相信他们,真好!

       队伍紧急集结,走之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选择了“瞒报”。三月初三生日当天,妈妈发来了视频邀请,他都没敢接。想来疫情之下、工作原因,好几年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他一直心怀愧疚。得知父母身体尚好,真好!
感恩这个伟大的民族,能背靠这个可敬、可爱的国家,真好!
 
 
       十、王睿: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重症医学科的青年医生王睿充分利用自己全面的专业知识,为新冠患者提供健康保障。医疗队虽然接管的是新冠普通病区,但老年患者多,有时一小时之内会接诊七八位高龄患者,有些尚无自理能力,往往又合并诸多心脑血管疾病,这需要医生对病情有敏锐和全面的把控。每个班次,王睿坚持查看重点患者,检测血氧饱和度;察觉到潜在风险,在寒冷的深夜陪护患者外出检查;回到驻地,总结工作经验,做成流程与同事分享……正是这些点滴小事汇聚在一起,促成了医疗队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说起这次出征远行,王睿不能释怀的是未满两月的宝宝和刚出月子的妻子。王睿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技术骨干,被派驻豫东ECMO分中心(永城)一年有余,在妻子生产前一个月才申请调回郑州。陪同家人仅仅两月,他便又踏上援吉征途。王睿的父母是传染病专业医生,在家乡同样承担着抗疫重任,至今仍坚守岗位未与孙女见面。但家人坚定的支持他。他们说:“山川同域,风月同天,吉林两千四百万人民,同样是你的家人,那里更需要你!”
 
 
       十一、韩校鹏:疫疠搅江城 青年显担当

       “我明天去吉林。”3月13日下午,韩校鹏给妻子发了个微信。此时妻子支援港区定点医院隔离结束仅数天。第二天下夜班的他收到了妻子送来的行李。疫情面前,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也是为人子女,为人妻,可面对疫情,她深知疫情就是命令,战“疫”就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连夜给丈夫打包好了行李。

       到达吉林后,韩校鹏的第一个班就连续接收了40个新冠病人。多数转入病人都是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但他仔细查看每一位患者,迅速做出处理。4月10日,病房转入一名老年病人,韩校鹏和孙广浩大夫查看病人时发现其言语不清以及左侧肢体无力2个多小时,既往有房颤病史,考虑急性脑卒中。“时间就是大脑”,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下,急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再急查头颅MRI,并同时汇报给王生锋和联合医务部,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得以转危为安,逐渐恢复。江城日报及吉林市中心医院以“一场‘生死时速’的接力”为题进行报道。这更彰显的是首诊医者的敏锐观察和迅捷处理,才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真正的体现了认真负责,担当有为!
 
 
       十二、孙广浩:仲春开赴谷雨归,谊结共抗疫病魔

       孙广浩两年多来,积极参与各种抗疫任务。在接到援吉通知后,曾参加过支援商丘抗疫的他第一时间报名。他认真负责,为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在一个多月的抗疫工作中,他每天下班后,都把自己病人的病情和重点问题记录在笔记本里,坚持每日动态更新。 他认真坚守每一个班次,发现并抢救了多名急危重症患者,为病区的患者零死亡率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援吉任务完成后,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逢仲春赴吉,背负家乡之期望,集齐心之力,披白衣战甲,匆行于隔离之病房,解病患生理之疾苦,抚病患心灵之悸痛,识急危重症之初显,与死神同道而赛速,扼新冠疫病之咽喉。适逢谷雨而归,柔风渐暖,花期愈胜,翘待疫情早散,山河万里远阔澄盈。有言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爱无疆,谊结两地,待得彼时疫散,吾等共话革命友谊,共赏山川秀丽。”彰显了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抗疫情怀!
 
 
       疫情就是命令,凭着一份医者担当,怀着一种职业使命,他们挺身而出,逆行出征。中国医生,白衣执甲!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人民生命的钢铁长城。

       是他们,用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在病毒肆虐的黑夜里撕出了一道光明;

       是他们,用坚定勇敢、奋力搏击,在新冠疫情的雾霾中破出了一份勇气;

       是他们,用滚烫的誓言,给予了患者内心最大的安定;

       是他们,用坚毅的行动,锚定了我们抗疫必胜的信念。

       山川同域,豫吉同心,吉林必胜!河南必胜!中国必胜!
(供稿/援吉医疗队  医疗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