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经常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太好动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坐不住,小动作多,回到家做作业也是拖拖拉拉,他是不是多动症啊?”
家长们注意了,多动症和好动是不同的!
儿童的活动量通常都比较大,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单纯好动的儿童在需要安静的情况下,能够安静下来,比如上课的时候,正常儿童能够坐好、认真听讲;能够听从家长的训导,安静地进行游戏、学习等。
而多动症不同,它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疾病!
多动症的医学专业术语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组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之一,以持续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多动为特征。ADHD常见于儿童,约有2/3的儿童发病于学龄前,病程呈慢性过程,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成年期,甚至终身存在,会对患儿的学习、认知、社交、行为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ADH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因素有关,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十分关键,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症状,但难以治愈。
家长可以自己测一下孩子是否是多动症,大致规律有以下几点:
在学习或者做事或者玩耍的时候,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
7-10岁不能满足20分钟;10-12岁不足25分钟;12岁以上不足30分钟。
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经常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就转过去做另一件事情,不能完全按照要求做事情。
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比如做作业。
经常很难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别人对他讲话,经常没在听或者是听不见。
经常容易因无关的刺激而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丢失一些日常的东西,比如玩具、铅笔、书包、作业本等等。
经常忘事,在学校丢三落四,甚至忘记老师安排的作业。
在教室或者其他需要在座位上的时候经常离开座位。
很难安安静静的玩。
经常忙忙碌碌,精力特别充沛。
常在问题还没说完的时候,抢先回答问题,不受约束。
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打不断。
常在一些不适宜的场合跑来跑去,不受控制。
经常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或者做各种小动作。
经常打断别人谈话或强迫别人接受他的语言和游戏。
很难按顺序排队。
以上的1-9条属于注意力的缺陷,如果满足其中6条或者以上(至少持续6个月),则属于注意力缺陷性儿童多动症。10-18条属于多动冲动,如果满足其中的6条或以上(至少持续6个月),则属于多动冲动型儿童多动症,如果同时满足上面两种情况则属于混合型多动症。
上述标准虽然家长们可以一一比对,但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很复杂,需要有专业的背景知识。所以家长们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带孩子到医院由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评估,切不可妄下定论。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真正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马梦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