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300余万,平均每10秒有1人脑卒中,脑卒中又是60岁以上老年人疾病负担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老年人脑卒中后常留下许多后遗症,其中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37%~78%,有研究报道,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率高于50%。因此,脑卒中患者尽早评估误吸的危险因素就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误吸呢?
误吸是指在吞咽过程中,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进入到声门以下,进一步造成相应临床症状的过程。
误吸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病人发生误吸时是否存在咳嗽、呛咳等症状分为症状性误吸和无症状性误吸。症状性误吸又称为显性误吸,当患者出现误吸时会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发绀、吞咽后声音改变等症状。无症状误吸亦被称之为沉默性误吸 (silent aspiration, SA)。SA由于具有隐蔽性而早期识别困难,因此也称为隐性误吸,其吸入物主要为口咽部分泌物,其中含有大量耐药菌,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临床疗效极差,死亡率显著增加。
误吸的后果
误吸时轻者会表现为急促咳嗽,对于重者可以引起肺炎感染,气道梗阻、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
什么人群易发生误吸
1、脑部病变患者 脑干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为66.7
2、吞咽障碍患者 吞咽障碍引起的食物误吸是导致肺炎的首要危险因素
3、年龄≥70岁老人 是脑卒中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4、仰卧姿势下进食的患者 易发生误吸
5、机械通气患者
6、留置胃管的患者
7、服用镇静抗精神药物或茶碱类、阿托品类药物的患者
误吸的早期筛查—洼田饮水试验
洼田饮水试验是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评估吞咽障碍的实验方法。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的结果,评定为Ⅲ、IV、V级的患者有误吸的风险,不可经口进食,评定为IB、Ⅱ级的患者可经口进食,但如何预防误吸的发生呢?
注意事项
1、进餐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安静,避免说话。
2、食物进入口中时,用匙勺向舌根施力增加感觉,以引起吞咽反射。
3、进食后做空吞咽,自主咳嗽。
4、出现呛咳,立即停止进食。
5、对于少量误吸的清醒患者,及时拍背,鼓励尽量咳嗽,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于昏迷患者,应头偏向一侧,用吸痰器及时吸出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并行纤支镜检查吸除。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崔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