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医生为什么会在其身上画圈圈呢?这个“〇”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〇”是手术医生与患者及(或)家属的确认下用不褪色的记号笔在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的体表标记,我们称之为——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部位标识包括体表标识、书面标识和影像标识三种方式。
手术部位标识是医疗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节,它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正确的手术部位标识不仅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的风险,还能提高手术效率,保证医疗质量,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医生在进行手术操作前,务必认真核对手术部位标识,确保手术在正确的部位进行。
手术部位标识要注意哪些情况呢?
1.手术部位标识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是由手术医生完成的,如果手术患者没有进行手术部位的标识,手术室是可以拒绝接收患者,所以要协同监督手术医生提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识的工作,避免因为标识不清或标识错误而导致手术时间的延误或医疗事故。
2.在手术室内,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会遵循三方核查制度,共同确保手术的安全。
3.消毒前后、铺巾后手术部位标识应清晰可见。
4.涉及到左右侧(眼、耳、肺、肾等)器官、多重结构(足、趾)、多节段部位(脊柱)以及非正常解剖部位的器官或组织的手术,必须进行相应手术部位的标识。脊柱手术可在影像资料上标记具体的脊柱段。
不做手术部位标识的情况:
1.需紧急抢救时;
2.单孔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支气管镜、膀胱镜、宫腔镜等);
3.肉眼可见的开放性骨折、损伤;
4.心脑血管介入手术;
5.人体自然腔道的手术,唯一正中的器官组织等;
6.如患者怕影响美观或皮肤不适宜等,拒绝做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的也可用于书面标识,在书面标识确认图上相应部位画“〇”,并留档保存。
这些标识要求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确保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牢记这些标识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一台手术都能够安全、准确地完成,为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
(供稿/手术部 张小珂)